Fengyangyi, along the ancient tea & horse caravan trail 凤阳邑

 

有一条隐在山间密林的道路,它是成千上万辛勤的马帮在风餐露宿的艰难行程中,用自己的双脚踏出的一条通往域外的经贸之路,如今正渐渐消隐在历史的烟尘中,那就是茶马古道。

唐宋至民国时期,汉、藏之间因进行茶马贸易而形成一条交通要道,是为“茶马古道”。我国茶马古道主要有三条线路:即青藏线、川藏线、滇藏线。

滇藏线茶马古道出现在唐朝时期,从南诏银生节度(今普洱景东等地)出发,经大理、丽江、中甸,到达西藏,甚而远至缅甸、尼泊尔、印度,国内路线全长3800多公里。

 

大理是滇藏线茶马贸易十分重要的驿站,是南诏、大理国通往吐蕃、内地及东南亚、南亚诸国水陆交通网的中枢之路和贸易大道。随着现代交通的兴起,这条自唐宋以来延续达一千多年并在汉、藏之间发挥过重要联系作用的茶马古道上,成群结队的马帮不见了身影,清脆悠扬的铃声也远去了.

凤阳邑位于下关至大理古城的中途,南临太和城遗址。穿村而过的茶马古道全长1900米,保存较为完好。此古道始建于汉代,成型于南诏大理国时期,是滇藏茶马古道大理段的一部分,也是南诏都城太和城和阳苴咩城的官道之一。拐过新建于路边的房屋建筑,进里不远处就是凤阳邑茶马古道。历经岁月打磨的青石板路光滑锃亮,古道的两边多为不规则石头所砌的民居,独具特色,也显得村落十分幽静和古老。

 

这些明、清、民国各时期的民居院落除了大理特色的“土库房”,也有部分抬梁式的民居,许多人家的门顶和墙上种着仙人掌,据以辟邪之用。土库房外观较厚重、封闭,构架的处理相对简单,取用条石或卵石垒砌而成。可惜很多房屋都已杂草丛生,荒芜废弃,村中所见也都多为老人,每在半道遇上,总停下来互相招呼。

广场边的树丛中立着几组石刻字,经过仔细辨认和查阅,才知那都是赶马人交谈时使用的行话。“打尖”说的是途中稍歇,“开稍”指吃晌午,“开亮”则是野外宿营。

走到观音古井,就见树下的老奶奶们一边编草帽,一边怡然自得地话着家常。路遇的村民们也都几乎头戴一顶草帽,而且有阔边、窄边、卷边等多种样式。

此段也是沿自南诏时期而来的“草帽街”,在清代及民国时期,村民就多以编草帽为副业并在古道两旁摆摊出售。白族编制草帽的传统手工艺,在这些老奶奶的手上一代代流传下来。 

正是由于这份自然和宁静,凤阳邑吸引了一批来自各地的艺术家,或是热爱农耕生活的人来此居住。甚至连开的客栈,也是花径深深无处寻,或是小扣柴扉久不开的隐秘。

“头骡铜铃玻璃镜,千珠穿满马套头,一朵红缨遮吃口,脑门心上扎绣球。二骡全身挂银铃,两朵缨花挂耳根,红彩一匹一丈六,飘飘洒洒人前走……”悠扬的赶马调,叩响着古道不被磨灭的回音。

 

过双子井后的路口,西侧约200米处。据载,法真寺始建于初唐,是大理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寺里如完全隔绝了喧响,十分清寂。

沿古道南行,有晒经石。传“玄奘曾于此石,晾晒佛经书”,被风吹走十八页,并而衍说出大理南经庄、北经庄等十八个村子名。再往南不到200米,即接连太和城遗址。

遗址公园围墙外的葶蓂溪畔,一条新修的公路通往山头的金刚城。

凤阳邑古村介绍文字: 夏仕华 图片: Keiko Wong

  

In 738 AD the Nanzhao Kingdom was established with Dali as its capital and covered a large area of Yunnan and northern Burma and parts of Sichuan and Guizhou. The kingdom survived almost 200 years, after several decades of chaos the Kingdom of Dali emerged in 937.

沙溪古镇 Shaxi

 

Life of Myanmar 缅甸

 

Images of Nepal 尼泊尔

洱海骑行 Cycling around Erhai Lake 

茶马古道上的生活碎片- Life in Dali

Depth of Field Dali Homestay 我们的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