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者对家乡味道的思念和重塑,传统大家庭生活的样子,游牧生活,物尽所用零浪费,食物背后的文化...参与这本书的拍摄让我受益至今,并且还在继续。作者Julie大概是我见过有着最美交流能力的写作者。

It is a wonderful and certainly memorable exprience to photograph this traditional village and people's way of living. While we are trying so hard for the concept of 0 wasting in the mordern world, it's been their traditional way for centuries. Julie and Yeshi certainly has a special skill of sharing stories beautifully.

 

拍摄花絮

这大概是第一次跟一个大家族那么近距离地接触。 出门前一晚忽然有种莫名的焦虑,具体原因说不出,大概对未知的不确定吧,半夜里听见伴侣远方呼唤我的声音,惊醒。

此行的几大亮点:

出行全陆路,大理-香格里拉-奔子栏,第二日再坐车到乡里中转。淳弝的侄子到乡里接我,出门前才发现对他汉语水平不确定,还是临急下载了个藏译通,虽然之后都没有用上,原来带着翻译软件出门是这样的心情的。

到了乡里已经下午四点,客车上就剩两乘客,两个小伙子一眼就认出了我。他们说出乡前遇上了泥石流,路堵了,车子留在了另一边,搭了顺风车过来。到村里的路两年前修的,这两年泥石流很常见,即使是旱季。


入山第一关:

平路上是碎石,往下是几十米以下的金沙江,只能踩着散石往上走,然后横穿。大侄子背着我的相机包蹭蹭就跳过去了,每踩过的一步砂石飞扬,落石声扬沙片沸沸腾腾十多秒。不确定平衡点的我开始蹲下走,一蹲下就站不起来了,放下包的大侄子回来牵我。过去之后,发现提着行李箱的小侄子也敏捷地踩着碎石羚羊式看似轻松地越过来。在这里,择路择日出行都变得重要。

搭顺风车的女子,她对我的好奇跟我对她的好奇大概是类似的吧;进村的路,山里的村落稀稀疏疏的,肉眼能见的烟火都是天堂

 

淳弝父母的家在村子上方,最瞩目之处。房子在装修,一楼基本已经完善,姨妈将我带到崭新的客厅放下行李,食物不断地端上,原以为是馒头的其实是奶酪球,酥油茶,饼,炸酥,还有两盘牛肉!此时才四点。我各尝了一些,天色渐暗时发现所有人都聚在厨房,做饭的,休息的,缝补的,我也加入了他们。

后来发现,村里都喜欢在新厨房招待客人,虽然自家的更愿意在老厨房扎堆,大概希望给你最干净的地方吧,而老厨房往往是最舒适的,柴火不断,人气满满。而那两盘牛肉,其实是整桌人(10+)一天的荤食。

 

村里的一天

6:00 炊烟比太阳早起

1. 最美蹲坑,清晨只有草木和土壤的气息;2. 洗漱方式; 3. 炊烟总在太阳之前升起; 4/5. 酥油茶, 奶酪和糌粑; 6. 和牦牛奶的家猫

 

8:00 地窖居民醒来

1. 猪鼻子上啄食的鸡;2. 备早饭; 4. 看见陌生人;5. 慢动作地斗角;7-9. 上山; 10. 日落前回家; 13. 初生之犊

 

9:00 山上的叔叔 
一年大半时间跟牦牛住在山上,已经24年,他说以前是弟弟看牛,看了四年,弟弟走后他接手。对数字很敏感的男子,我连每天是星期几都几乎记不住!

1-3 哺乳期的小牛; 4-8 上山的路; 9-15 出圈

 

帐篷里的食物

10 - 10:20 糌粑疙瘩 1-5

黄油 10:40 烧奶  10:50 舂  11:05 晃 11:10 成型,入水 6-14

奶酪 11:10 烧奶,削搅拌勺  11:25 加酸液,搅拌
11:27 分离 11:30 塑形 15-23

初生之犊留守

贯穿一天的酥油茶; 温室里的菜地; 采荨麻的姐姐;餐食 & 备餐 11:30 午食 16点下午茶 之后会继续干活,八点天黑前晚饭   肉丸子青菜汤是婚宴食物 荨麻是另一样美食  日常食物: 汤面加腌萝卜,总是姐姐守在炉子旁小把小把地下面,给各人轮添;后两行: 家传器具

家的样子

安静的午后

村里的白塔

2. 出门前给爸爸擦鞋子,遇上灰垢她吐了些口水继续擦,我看笑了,像徒步时山上给儿子擦嘴角的巧克力痕;8. 早晚的朝拜;后两: 村里的老小